走向社会 1931-1935

力群 18岁 – 1930

热血青年,意气风发。在听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之后,自然不能容忍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的虎狼行为;自然不能容忍在侵略者面前节节退让的不抵抗政策;自然不能容忍任何有丧国威国格的汉奸言论与汉奸行为。自然而然地要对广大劳苦大众有所同情并坚持地和他们站到一起;自然而然地要同进步青年团结一道,愤然奇起,以其力所能及,赞同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反抗什么,支持什么,坚持什么;自然而然地也就走向了鲁迅的旗帜之下,同一些进步青年共同组织了一个“木铃木刻研究会”,创作了木刻《》等作品,并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尽管因“木铃”而使其罹难入狱近一年半之久,但他内火不灭,无怨无悔,出狱后依然“我行我素”,坚持为真理而奋斗,1936年,一次路经北平,他参加了北平学生的“六·一三”游行示威,要求联合抗日。好友劝阻,理由是一旦被捕,不便营救。他却不顾一 切,坚持地加入了上街的游行队伍。当年在上海,“九·一八”纪念日,他又参加了民众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扰日。很显然,“革命”二字,在其内心深处,已然生根发芽,且有茁壮成长之势

出狱之后,由上海而太原,又太原而上海,在反复地谋生存求就业的过程中,他先后创作了《三个受难的青年春夜拾垃圾的孩子们寒夜里的清道夫以及《罢工》抵抗》、流民日寇武装走私》和《鲁迅像》等木刻作品。这些作品所反映的精神,一看便会知道,足见其敢把刻刀当战刀的一腔焱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后,他曾亲临现场为鲁迅面了遗像。

1931年,力群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自幼热爱美术,而今进入“科班”,更然热情洋溢,信心百倍。图为他和艺专部分同学于1932年的合影。右二是曹白,就是鲁迅文集中每每提到的那个曹白,前排中为力群。

1932年秋,力群在杭州艺专学习时,其好友闫丽川从上海“新华艺专”到杭州写生,欢聚于孤山中山公园下图左起:力群、叶寒玉、阎丽川、林琼、刘新文。

1931年夏,18岁的力群,同灵石乡友、进步青年裴孟飞曾用名裴鸿昌、李旭从太原到北京后合影。新中国成立后裴孟飞(左)曾任山东省委书记和甘肃省委副书记。李旭(右)曾任山西省化工厅副厅长。此照片由裴孟飞夫人史毅于1978年在兰州送交力群保存。照片记载着力群最初走上革命道路的足迹,故其珍存高阁,还为之写了手记。

1933年,力群在“杭州艺专”时,和进步同学一起成立了“木木刻研究会”,并于当年在杭州城内举办展竞,还出版了一本《木铃木刻集》。不料因此祸,他和刘萍曹白)、叶乃芬(叶洛)三人于10月10日一早,在该校训育主任的策划之下,被国民党警察逮捕.直至1935年初,方才先后经人保释出狱。图为当时《木铃木刻集》的封面。

1932年,力群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时,所作的人体石膏素描。

1932年,力群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时所作的水彩画。

因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创办“木铃木刻研究会”,力群与曹白、叶洛1933年10月被捕后,直至1935年春方出狱出狱后失业期间,曾创作出《三个受难的青年》和春》等作品。当年秋回太原,又创作出《拾垃极的孩子》和夜里的清道夫》等作品.12月21日至23日,在太原中山公园“太原公会”举行“力群个展”,展出木刻、水彩画、铅笔画、木炭画、中国画共73件。图为举办个展时的海报。

 

1935年冬,力群与进步人士合影于太原图中右起第二人为力群。

1935年出狱后,力群与曹白(刘萍)的妹妹刘萍杜结为伉俪。图片显示当年7月,夫妇二人在上海法国公园合影。1936年5月,力群和刘萍杜夫妇前往太原。

1936年,24岁的力群,有《采叶》、《静物》、罢工》、《抵抗》等木刻作品问世。6月,从太原到上海途经北平时,曾参加北平学生“六·一三”要求联合抗日的游行示威。图为在太原火车站留影。

1936年10月,力群当时在上海力群夫人刘萍杜从灵石去上海经太原时,力群友人、进步人士阎丽川、温一斋依力群嘱附,关照接送。图为刘萍杜同阎丽川(右)、温一斋(左)于太原合影1949年后,阎丽川曾任天津美术学院教务长等职。温一斋(本名温纯厚,字一斋,后改名柳云)曾任西康省委副秘书长,四川甘孜自治州州委书记和西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力群1935年初出狱后,曾供职于上海景艺广告公司,后因公司倒闭而于7月间回太原,就职于杜任之领导下的“艺术通讯社”。次年,杜任之的“西北剧社”和“艺术通讯杜”因阎锡山不再给经费而全部解散。他不得不再去上海。1936年6月,他在去上海途中路经北平时住到法商学院的学生宿舍里(因有同乡好友裴鸿昌即裴孟飞在此),时值该院学生正组织“六·一三”学生游行示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力群便帮他们写标语口号,并坚持加入北平学生游行队伍,走上街头

力群回到上海后,于7月6日曾给太原好友温一斋寄有信件。信中说:“六月十二到北平,十三号就被北平学生的示威运动把我吸引去,在英勇的步武和保安队的枪声中狂吼,在老虎般的保安队的·摩特克’的冲击里逃命。汗涌湿了衣裤,炎日烧炙了皮肤,然而大家像顽强的野猪一样轰散了就又集合起来。我在太原一年来的麻木,这时才算被我的热血所冲洗干净。是的,我活泼起来了,我清醒了!我将永远和顽强的人们干·轰散了就又集合起来’的事,一直到奴隶的铁锁从我们身上脱落。”(见力群当年给温一斋的信件影印之一)

在给温一斋的另一封信中,力群记述了他参加上海民众1936 年“九·一八”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情形,他这样写道:“在上海是比北平更困难的,有英、美、日各帝国主义的压迫,更厉害的是狗们和汉奸们的无耻的属杀!而上海却有无数的市民参加,这是使我们更兴奋的事呀!我们的群众有力量上从巡捕手里夺下被捕的同学,我当时在队里高跳起来大呼了三声,那是太过瘾而痛快了。”(见力群当年给湿一斋的信件影印之二)

1936年,鲁迅与木刻艺术先驱们在第二届全国巡回木刻展上相聚。

(左) 前排左起:池田幸子、鹿地亘夫妇,后排:林夫黄新波陈烟桥白危、力群.

(右) 左起:鲁迅、林夫、曹白、白危、陈烟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0月29日,力群在给温一斋的这封信中写道:“十九号的早晨,我刚起床,还没有穿袜子、刷牙,就看到一辆银灰色的汽车停在我的门口了,接着是惊急的拍门声。 我以为又有什么朋友蒙难了,不,来的是平若和池田幸子女士。他们带来不祥的消息了,说鲁迅在五点廿五分死去,要我马上去画: 像。于是我就跳上汽车一直到了鲁迅家里。去时,一上楼就看到我 们的导师已静静的睡去了,全屋笼罩了悲哀,田军萧军一编者注 伏在桌上痛哭。当时在跟前的还有周建人胡风黄源鹿地亘内山。我给画了四张速写,就已经是午饭时光了。我们在他家 里吃过午饭,下午把鲁迅遗体送到万国殡仪馆。别的情形就和报纸 上说的差不多了…”(见力群给温一斋的信件形印之三) 

《鲁迅遗像》速写,多年来保存何处?建国后力群自己也已记不清找不到了。直至1977年,力群的长子阿明在香港偶然发现一本《鲁迅先生画集》,才从其中看到。阿明将此画寄给父亲,力群才又进行了复制。

捕捉鲁迅的遗产:

这张照片最初由中国革命摄影界的先驱沙飞先生拍摄,展示了鲁迅的遗体。由于群曾经为鲁迅绘制过遗像,沙飞摄影学术研究会的陈建华同志于1989年将这张照片赠送给了群。陈建华同志是沙飞的战友,他强调了这幅画像的重要性。

1989年9月20日,陈建华同志表示,这张鲁迅遗像是沙飞赠送给他的私人礼物。

上海航空新闻《鲁迅文章》

《上海航空新闻》报道了1936年10月的鲁迅丧礼。它生动描述了肃穆的氛围以及出席的重要人物,包括周玲。丧礼队伍庄严肃穆,穿过了塔州路和静安寺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

这场丧礼队伍是对鲁迅影响的明证,其中包括巴金张天翼姚克 等各界名流。报道突出了情感激动的场面,简任夫人和她的女儿们明显受到感动。

费翼的杰出作品捕捉到了丧礼期间的关键时刻,包括蔡元培等知名人士的参与以及反响鲁迅理想的慷慨激昂的演讲。群深受这一损失的影响,通过写出深情的文字来纪念鲁迅,为丧礼做出了贡献。

国际上也纷纷发来慰问,联合国协会主席尼文斯基表示哀悼。他承认了鲁迅的深远影响,并强调了他文学遗产的持久影响。

文章最后以上海一家报纸对鲁迅丧礼的报道为结尾,并附上了群于10月29日写给文艺宅的信,生动展现了人们对鲁迅无与伦比贡献的集体哀思和社会认可。

这一历史记载反映了个人致敬、社会认可和国际认可在中国文化史上关键时期的交汇。

《鲁迅像》1936年作

1936年,力群从太原再次到上海后,住在曹白当教员的新亚中学。在此,他曾创作了多件木刻。曹白将其中的鲁迅像寄给鲁迅。鲁迅在回信中除对中国木刻界的现状“不能乐观”,指出有的构图“出于拼凑”,“人物也很少生动”之外,又说:“郝君给我刻像,谢谢,他没有这些弊病,但他从展览会的作品上,我以为最好不受影响。”

之后,鲁迅像》发表于上海著名的《作家》月刊上,后又被日本人选入他们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内。

力群之所以能在版画界取得巨大成就,他首先感谢的便是鲁迅先生最初的教导。

《流民》1930年作

(左)《》1933年作, 是力群1933年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后最初的一幅木刻,意在表现一位老工人患病时,老伴看护他的情景。技法上参考了鲁迅1930年出版的德国木刻家的作品《梅斐尔德士敏士之图》。原作未保存,但因他们先后编印的《木铃木展》和《木铃木刻集》曾送给鲁迅,该《病》就得以从《鲁迅收藏中国现代木刻选集》中复制而得。

(右)《抵抗》1935年作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占领我国东北,又节节向关内进逼,而国民党军队却步步退让。当时吉鸿昌将军领导的部队曾坚决抵抗,却屡遭国民党投降派的干扰破坏,直至吉鸿昌被杀害。木刻《抵抗》既表现了力群对吉鸿昌将军的怀念,也表现了他和全国人民积极抗日的愿望。

《三个受难的青年》1935年作

1933年10月10日,力群、曹白、叶洛三人因“木铃术刻研究会”在杭州艺专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35年出狱后,力群创作了这幅三个受难的青年》,以此纪事。屈辱、仇恨,尽在不言之中。

《日寇武装走私》1936年作

1936年,力群从太原再次到上海途经北平时,友人金肇野送他到天津港口。在天津一座桥上,恰有一伙日本兵正扛着货物也从桥上走过。友人告知:“这是武装走私,是为逃避中国海关检查,为逃避关税的。”到上海后,力群据此刻成日寇武装走私》,形象地记录了日本侵华过程中的一幕

故乡童年 1912-1930

山村,小小的山村。一个早年间仅有6幢院落,不过10户人家的小小山村。一个属于山西省灵石县的小小山村。一个地处汾河以东,霍山以西,韩信岭以南,与霍州市农村相邻的小小山村。村名郝家掌。一个“掌”字,尽显其小。当地先民以汉字状物的功力,由此可见本书传主力群,便出生在这个郝家掌村。力群姓郝,这个“郝”可与村名相印证.他本名郝丽春,之所以易名为力群,原因有二:其一,因早年从事左翼美术活动被捕后郝丽春之名已留在国民党监狱的档案中,不便再使用。二因“郝丽春”三字,他觉得太像女人名字了。于是就在其出狱之后,在当时佛腾的现实生活中,为了效力于人民群众,为了进一步相信群言群智而由自己改名为力群。

读 »

走向社会 1931-1935

热血青年,意气风发。在听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之后,自然不能容 忍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的虎狼行为;自然不能容忍在侵略者面前节节退 让的不抵抗政策;自然不能容忍任何有丧国威国格的汉奸言论与汉奸行为。自 然而然地要对广大劳苦大众有所同情并坚持地和他们站到一起;自然而然地要 同进步青年团结一道,愤然奇起,以其力所能及,赞同什么,赞扬什么,反对 什么,反抗什么,支持什么,坚持什么;自然而然地也就走向了鲁迅的旗帜之 下,同一些进步青年共同组织了一个“木铃木刻研究会”,创作了木刻《病》 等作品,并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读 »

壮志抗日 1936-1938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不久便是上海“八·一三”抗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难当头,山河义愤,一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都在“起来,起来”,要以自己的血肉,去做“新的长城”。于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或冲向前线,激战顽抗:或挺进后方,奔走呼号,期以唤起民众,一致对敌;或做些有利于抗战的其他工作。力群和许多进步青年一样,不甘落后,勇往直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即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队第六队”,活动在浙江嘉兴、具兴。

读 »

奔赴延安 1939-1945

在力群心目中,延安早已是他默歌向往的圣地了。在“武汉三厅”工作的共产党员和许多进步人士更早已形成 了一定程度的“延安热”。力群当时虽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光未然已经让他填写过入党中请书,只是因为关于入狱 出狱之详情尚未来得及调查审查,而未能履行正式手续。然而力群的政治倾向已是坚定不移了。他在参加“演刷三 队”之前,便将爱人刘萍杜安排与一些要到延安的画家一同先期出发,到达“陕北公学”学习,以便日后他到延安 后能团聚一起,而不致成为“牛郎织女”。单从这点看,他的目标已再明确不过 。

读 »

晋绥足迹 1946-1948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力群离开工作生活了六年之久的延安,来到当时晋绥边区 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一山西兴县,担任了晋绥文联美术部部长和《晋绥人民通报》 主编。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遵照毛主席教导,他就一心一意深入基层,和工农兵相结 合,尤其想为农民群众做些美术方面的普及工作;现在,天地更广阔了一些,故其 到晋绥后,很快就深入晋中驰区的灵石,孝义,汾阳等新解放区火热的生活中,和 基层干部。农民群众打成一片,而且后来以更长的时间,又参加了晋北婷县(今原 平市)的土她改革。这期间,政治思想经受了毁炼,阅历更加丰富,这就使他在日 后的工作岗位上,不仅配合形势、服务中心、宣传群众、普及年画、提高办事效率 等方面,做得更加有声有色,受到领导重视和群众欢迎,而且还创作了《公祭关向 应同志》、《朱总司令像》、《贺龙同志像》、《斯大林像》、《送马》、《王贵 与李香香》插图等木刻作品和年画《选举图》、《做军鞋》、并与农村妇女合作了剪纸《织布》。

读 »

建国初期 1949-1966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结束后,力群遵照周扬同志的安排,回山西同高沐鸿同志共同筹建山西文联。1949 年12月,山西省首届文代会胜利召开,高沐鸿当选为省文联主任,力群为副主任和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间,力群的工作岗位和职务是:1950年,兼任山西艺术学校校长。创办《山 西画报》后任主编。1952年,从山西调到华北文联任筹委。1953年又调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副总编辑 1955年,调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副主编,《版画》杂志主编等职。 之后,为便于深入生活,坚持专业创作,经本人多次要求,1966年初,又正式调回山西文联工作。

读 »

 十年遭际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中,力群和绝大多数作家、艺术家命运相似,受尽了屈辱。本来,1966年初, 他已调回山西工作,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造反派还是把他“辙回”北京,列入首都面家“反 动权威”的“黑帮”队伍之中,每日写检查,挨批斗,住“牛棚”认罪,下田间“劳改”,甚至还 遭到绑架,遭到毒打。他的妻子刘萍杜,曾经被打得皮开肉绽后弃之郊野,且在后来的“回乡插 队”中,党在麦收场上整整一天的酷日曝晒后,当晚突然猝死,这给力群留下了极其痛苦的记忆 。

读 »

开放年月 1977-1997

“四人帮”覆灭,全中国欢腾。力群和许多人一样,在“沉舟”之侧,在“病树”前头,在百废待兴的时刻,都又重新迈开了自己的脚步 。1977年初,他从家乡回到太原后,年虽六十有五,可还担任了省文联副主席和省政协常委,之后又任山西画院院长 和山西美术院名誉院长,1979年,他参加了全国第4次文代会,为主席团成员,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紧接着在全国美协 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常务理事。1980年全国版画家协会成立,他又被选为副主席和《版画》杂志主编。直到 1995年他83岁时,还被选为名普主席。

读 »

晚霞灿烂 1998-2012

力群究竞从何时进入老年,实难界定,因为他的生命活力与实际年龄间实在是今人可喜地 感到有较大的距离。前面已经提到,改革开放之后,他正在迈向古稀,可到80岁前后,迎着新 世纪的曙光,他依然精神爨轹,笔耕不辍,作画作文,每见成果。1991年12月25日,灵石县 委,县政府和晋中文联按家乡计岁习惯,于太原“灵石办事处”举行了“力群艺术生涯60年暨 80寿辰庆贺会”;1992年11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省文联和山西美术家协会又共同在太原 举办了“力群同志从事艺术创作60年学术讨论会暨80华诞庆贺会”,2002年12月25日,灵石 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又在北京朝阳区香满楼饭店为力群祝贺90寿辰。

读 »
Scroll to Top

纪念力群(1912-2012)

欢迎访问 liqunwoodcuts.org,这是专门致力于纪念已故木刻艺术家力群的官方网站。

我们的使命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守护并弘扬力群的艺术遗产和文学。这个数字纪念馆是对力群一生艺术辉煌的致敬。

我们承诺要详细记录和分类力群的每一件艺术作品,为爱好者和学者提供全面的资源。此外,我们致力于保护他的画廊,力群艺术馆,并促进灵石县的本地发展。

浏览我们广泛的在线目录,发现力群艺术的特定位置,或者参观位于文化丰富的王家大院的力群艺术馆。画廊背靠庄严的王家大院,这是一座清朝宅邸,将艺术与传统无缝融合。

通过他的视觉世界和作品的文学维度,探索力群艺术之旅的深远影响。

故乡童年 1912-1930

山村,小小的山村。一个早年间仅有6幢院落,不过10户人家的小小山村。一个属于山西省灵石县的小小山村。一个地处汾河以东,霍山以西,韩信岭以南,与霍州市农村相邻的小小山村。村名郝家掌。一个“掌”字,尽显其小。当地先民以汉字状物的功力,由此可见本书传主力群,便出生在这个郝家掌村。力群姓郝,这个“郝”可与村名相印证.他本名郝丽春,之所以易名为力群,原因有二:其一,因早年从事左翼美术活动被捕后郝丽春之名已留在国民党监狱的档案中,不便再使用。二因“郝丽春”三字,他觉得太像女人名字了。于是就在其出狱之后,在当时佛腾的现实生活中,为了效力于人民群众,为了进一步相信群言群智而由自己改名为力群。

读 »

走向社会 1931-1935

热血青年,意气风发。在听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之后,自然不能容 忍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的虎狼行为;自然不能容忍在侵略者面前节节退 让的不抵抗政策;自然不能容忍任何有丧国威国格的汉奸言论与汉奸行为。自 然而然地要对广大劳苦大众有所同情并坚持地和他们站到一起;自然而然地要 同进步青年团结一道,愤然奇起,以其力所能及,赞同什么,赞扬什么,反对 什么,反抗什么,支持什么,坚持什么;自然而然地也就走向了鲁迅的旗帜之 下,同一些进步青年共同组织了一个“木铃木刻研究会”,创作了木刻《病》 等作品,并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读 »

壮志抗日 1936-1938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不久便是上海“八·一三”抗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难当头,山河义愤,一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都在“起来,起来”,要以自己的血肉,去做“新的长城”。于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或冲向前线,激战顽抗:或挺进后方,奔走呼号,期以唤起民众,一致对敌;或做些有利于抗战的其他工作。力群和许多进步青年一样,不甘落后,勇往直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即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队第六队”,活动在浙江嘉兴、具兴。

读 »

奔赴延安 1939-1945

在力群心目中,延安早已是他默歌向往的圣地了。在“武汉三厅”工作的共产党员和许多进步人士更早已形成 了一定程度的“延安热”。力群当时虽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光未然已经让他填写过入党中请书,只是因为关于入狱 出狱之详情尚未来得及调查审查,而未能履行正式手续。然而力群的政治倾向已是坚定不移了。他在参加“演刷三 队”之前,便将爱人刘萍杜安排与一些要到延安的画家一同先期出发,到达“陕北公学”学习,以便日后他到延安 后能团聚一起,而不致成为“牛郎织女”。单从这点看,他的目标已再明确不过 。

读 »

晋绥足迹 1946-1948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力群离开工作生活了六年之久的延安,来到当时晋绥边区 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一山西兴县,担任了晋绥文联美术部部长和《晋绥人民通报》 主编。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遵照毛主席教导,他就一心一意深入基层,和工农兵相结 合,尤其想为农民群众做些美术方面的普及工作;现在,天地更广阔了一些,故其 到晋绥后,很快就深入晋中驰区的灵石,孝义,汾阳等新解放区火热的生活中,和 基层干部。农民群众打成一片,而且后来以更长的时间,又参加了晋北婷县(今原 平市)的土她改革。这期间,政治思想经受了毁炼,阅历更加丰富,这就使他在日 后的工作岗位上,不仅配合形势、服务中心、宣传群众、普及年画、提高办事效率 等方面,做得更加有声有色,受到领导重视和群众欢迎,而且还创作了《公祭关向 应同志》、《朱总司令像》、《贺龙同志像》、《斯大林像》、《送马》、《王贵 与李香香》插图等木刻作品和年画《选举图》、《做军鞋》、并与农村妇女合作了剪纸《织布》。

读 »

建国初期 1949-1966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结束后,力群遵照周扬同志的安排,回山西同高沐鸿同志共同筹建山西文联。1949 年12月,山西省首届文代会胜利召开,高沐鸿当选为省文联主任,力群为副主任和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间,力群的工作岗位和职务是:1950年,兼任山西艺术学校校长。创办《山 西画报》后任主编。1952年,从山西调到华北文联任筹委。1953年又调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副总编辑 1955年,调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副主编,《版画》杂志主编等职。 之后,为便于深入生活,坚持专业创作,经本人多次要求,1966年初,又正式调回山西文联工作。

读 »

 十年遭际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中,力群和绝大多数作家、艺术家命运相似,受尽了屈辱。本来,1966年初, 他已调回山西工作,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造反派还是把他“辙回”北京,列入首都面家“反 动权威”的“黑帮”队伍之中,每日写检查,挨批斗,住“牛棚”认罪,下田间“劳改”,甚至还 遭到绑架,遭到毒打。他的妻子刘萍杜,曾经被打得皮开肉绽后弃之郊野,且在后来的“回乡插 队”中,党在麦收场上整整一天的酷日曝晒后,当晚突然猝死,这给力群留下了极其痛苦的记忆 。

读 »

开放年月 1977-1997

“四人帮”覆灭,全中国欢腾。力群和许多人一样,在“沉舟”之侧,在“病树”前头,在百废待兴的时刻,都又重新迈开了自己的脚步 。1977年初,他从家乡回到太原后,年虽六十有五,可还担任了省文联副主席和省政协常委,之后又任山西画院院长 和山西美术院名誉院长,1979年,他参加了全国第4次文代会,为主席团成员,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紧接着在全国美协 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常务理事。1980年全国版画家协会成立,他又被选为副主席和《版画》杂志主编。直到 1995年他83岁时,还被选为名普主席。

读 »

晚霞灿烂 1998-2012

力群究竞从何时进入老年,实难界定,因为他的生命活力与实际年龄间实在是今人可喜地 感到有较大的距离。前面已经提到,改革开放之后,他正在迈向古稀,可到80岁前后,迎着新 世纪的曙光,他依然精神爨轹,笔耕不辍,作画作文,每见成果。1991年12月25日,灵石县 委,县政府和晋中文联按家乡计岁习惯,于太原“灵石办事处”举行了“力群艺术生涯60年暨 80寿辰庆贺会”;1992年11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省文联和山西美术家协会又共同在太原 举办了“力群同志从事艺术创作60年学术讨论会暨80华诞庆贺会”,2002年12月25日,灵石 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又在北京朝阳区香满楼饭店为力群祝贺90寿辰。

读 »

文学

我的乐园

力群: 童年时纯真活泼的感受,受自然的影响,青年时期遇到的难忘而真实的人物,以及年轻心灵对生活的向往和情感的反思。这些主题贯穿了备受赞誉的木刻艺术家力群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力群巧妙地将文学和艺术交织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他童年的片刻。力群的文字与绘画融合和谐,产生了真正唤起童年记忆

阅读 »

野姑娘的故事

在山西省偏远的山村里,贵莲在没有母爱的陪伴下长大,面对父亲的苦涩和被视为不幸的迷信。尽管环境艰苦,她在大自然和孤独中寻找到了慰藉。随着她的成长,贵莲的坚韧成为了她的力量,她不屈不挠地抵抗父亲试图出售她的企图,在乡村艰难中拥抱她的野性精神。《野姑娘的故事》记录了她在家庭、命运和

阅读 »

力群传

来自山西的著名木刻艺术家力群,经历了无数挑战,始终坚持自我提升,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决心为引导。他从乡村起源到城市景观,从城市到延安的旅程,反映了他在生活的考验中的坚韧和毅力。这本书不仅记录了艺术家艰辛的人生历程和他在绘画方面的显着成就,还深入探讨了他的艺术理念。力群对文学

阅读 »

我的艺术生涯

这是一本由著名的中国木刻艺术家力群撰写的自传。通过文献记录技巧的结合,力群生动地叙述了他漫长职业生涯中的曲折经历,追溯了他过去一个世纪的创作之旅和艺术发展。这本引人入胜的自传让读者沉浸在丰富的历史事件和个人趣闻中,第一手地窥见一个人民艺术家的变迁风景和深刻见解。凭借其优雅的文

阅读 »

力群美术文学评论集

力群先生是著名的老一辈美术家,从事艺术创作近60年。他坚持版画、文学创作,并从事国画创作,同时也是著名的美术评论家。他的版画作品简洁、明快、充满抒情色彩,展现了独特的艺术个性。他的艺术评论集选辑了近20年间92篇文章,主要包括美术评论、文学评论和其他评论部分。力群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

阅读 »

力群诗选

力群自编的《力群诗选》,其诗篇融合了真诚、生动的意象和悦耳的韵律。分为三卷共88首诗,这部选集展示了力群深刻的情感、艺术愿景和语言精准度。每一首诗都深深地共鸣,从宁静的反思到动态的表达,反映了力群绘画的深刻本质。通过他的诗篇如《赞将军彭德怀》和《追忆诗人艾青》,力群以崇敬和深情

阅读 »

论力群文学艺术集

力群,1912年12月25日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郝家掌村,从艺近60年。他成长于农村,与农民孩子们相处,对农村生活很熟悉,这对他后来的木刻创作和写作有影响。1931年,他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3年2月与同学曹白等人组织了进步美术团体“木铃木刻研究会”,开始从事现实主义的木刻画创作。同年9月

阅读 »

晚霞集

力群,主要以木刻艺术家而闻名,在一部跨越小说、散文和评论的选集中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以及对绘画的热情。这部选集以《野姑娘的故事》开始,这是一部动人的小说,接着是像《我的乐园》和《华兰》这样的宁静散文作品。他在艺术和文学批评方面的娴熟表现体现在《力群艺术与文学评论选》中。《晚霞》

阅读 »

客居澳洲日记

1994年12月,力群开始了为期五个月的澳大利亚之行,并记录了他的经历在《客居澳洲日记》中。通过日记的记录,他对比了澳大利亚与中国大陆的气候、环境和文化兴趣。悉尼的野生动物,尤其是顽皮的鹦鹉,深深地吸引了他,正如他在信件《小鹦鹉的故事》中所分享的。目录从悉尼的街道到菲利普湾的海岸展示了一段视觉之旅,展示了力群独特的观点和回忆。

阅读 »

余晖集

《余晖集》标志着力群在《晚霞集》之后文学旅程的巅峰。在它的34篇文章中,每一篇都有着重要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永恒航标灯塔》,详细介绍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探讨了它的历史影响和当代诠释。“我的创作之路”深入探讨了与现实主义的个人经历。将他的家命名为“怀燕斋”反映了对延安的怀旧之情,在“记陆易”中得到了阐明。在告别写作的时刻,他将这个集合奉献为对自己一生对文学和艺术的执着的证明,旨在留下一个能与读者代代相传的永恒遗产。

阅读 »

力群传记

即将出版的《力群传记》将深入探讨这一备受尊敬的人物的生活和艺术之旅。从他在山西的平凡开端到成为中国木刻和版画运动的开拓者。力群对他的手艺的坚定承诺经受了个人和政治挑战的考验。他的故事,从农村的根源到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反映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动荡背景。国民党时期的监禁和抗日战争

阅读 »

力群先生九十七华诞祝寿特刊

贺辞 — 致中国著名版画家、作家、文艺评论家、乡贤力群老先生。尊敬的力群老先生:今天是您97岁的华诞,首先,请允许我们代表灵石县县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全县24万人民向您深深鞠躬,祝愿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长寿安康!您一生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致力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创造了许多深

阅读 »

力群的生活及文学世界

力群先生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杰出的社会名人。数十年前,我在《晋绥日报》上看到了他的木刻作品,感觉非常愉悦。他与中国文化巨人鲁迅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过交往,是山西唯一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并亲自聆听过毛主席演讲的人。在延安展览馆,我看到了年轻的力群同志的历史照片,感到十分亲切。我

阅读 »

力群文集

《力群文集》作为一部包括九卷的作品集,承载了力群先生多年来的心血和创作成果。这九卷内容丰富,涵盖了他在不同领域的作品,包括木刻画、散文、小说以及文学评论等。这个庞大的集合不仅是对力群先生创作生涯的全面回顾,更是对他艺术成就和文学贡献的集中展示。每一卷都是独立完整的

阅读 »

延安学派的木刻诗人:力群艺术研究文献汇编

力群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延安学派”诗人气质的版画家,也是对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他青年时代即以艺术致力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他又积极探索符合大众审美的民族版画风格。其在“为人民而艺术”的经历及艺术追求和探索中,积累且形成了丰富的

阅读 »

专辑

力群版画选集

力群同志在北京北海公园再次举行他的画展,这是一个值得欢迎的事件。这次他展出了包括各个时期的作品在内的26件作品,除了1941年展出的作品外,其他都是新的。在这漫长的39年里,相当多的时间都处于各种政治运动中,但这并没有阻碍力群同志的勤奋。他的作品更加多样化,生活面也更加广泛,技法上也

阅读 »

力群版画选

力群,山西灵石人,是中国木刻艺术和文学批评领域的杰出人物。他的艺术之旅始于1931年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的时期,当时鲁迅的影响推动了对新兴木刻技术的蓬勃兴趣。受到这种文化热情的激励,力群于1933年共同创办了“木岭木刻研究会”,标志着他成为中国版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

阅读 »

力群中國画选集

力群,受到潘天寿和李苦禅等大师的影响,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精研中国画技艺。将这一基础与几十年的版画经验相结合,他创作了在世界各地展出的引人入胜的作品。他的绘画充满了精神和形式,深深地共鸣着,为观者呈现出传统与创新的和谐融合。受到游历风景名胜的启发,他的作品以丰富的色彩和优雅

阅读 »

力群版面艺术七十年

文中描述了由售遇先生领导的中国木刻版画的重要性,强调了它们七十年的历史以及在当代中国艺术中的影响力。力群先生成为一个关键人物,既是新兴艺术运动的见证者又是参与者。尽管面临个人和社会的挑战,力群早期的作品反映了博古埃罗和马奇等艺术家的影响,以及苏联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标志着力群的一个关键时期,他在这里开始了为人民服务并采用简化手法的艺术之路。他后来的作品继续描绘风景和花卉,但具有更深刻的哲学洞察力,反映出对生活复杂性的理解。总的来说,力群的艺术以其审美价值和情感深度而闻名,因此被称为“木刻上的抒情诗”。文末感谢力群及其家人的支持,并祝愿他身体健康,艺术创作不断灵感涌现。

阅读 »

中国美术馆 藏 力群捐赠作品集

《全国美术收藏与捐赠20世纪特别激励计划》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文化倡议,旨在表彰艺术家对20世纪艺术的贡献。该计划始于2004年,由文化部领导,成立了上官美术馆,得到了慷慨捐赠作品的资深艺术家们的赞誉。力群是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体现了“延安学派”的精神。受到鲁迅、毛泽东等杰出人物的影响,他的艺术反映了社会关切,并随着各种运动的发展而演变。2008年,力群将他的木刻版和版画捐赠给了中国国家美术馆,展示了他分享文化遗产的承诺。他的版画留下了持久的遗产,反映了他时代的历史和精神。

阅读 »

力群百岁画集

名为《力群百岁画集》的选集,以2011年12月他的99岁生日为契机,庆祝这位艺术家在中国绘画领域的旅程。回顾他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受到尊敬的导师潘天寿和李苦谭的教育,力群最初追求木雕。然而,随着年龄限制了他雕刻的能力,他转向中国绘画,表达了他不安的精神和对大自然的持久热情。这个选集

阅读 »

力群国画集

力群先生在美术界是享誉全国的老前辈,因为我对艺术的热爱,曾有幸多年前结识了山西巨匠、华夏名家力群先生。当先生身在太原时,我经常前往拜访。后来我定居在京域,虽然接触减少,但我们的联系并未中断。2004年,老先生寄来信函邀请我参观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展出了百余幅佳作,涵盖了

阅读 »

力群版画艺术馆

这是一批由力群家族支持捐赠给太原美术馆的作品。力群木刻艺术博物馆作为一个收集、保护和推广他的遗产的中心。位于太原美术馆三楼7号展厅,博物馆于2017年12月25日正式开放。该博物馆占地约700平方米,展线超过200米,精心展示了近百幅力群的版画、传统中国画、书法作品、文学作品和个人文物。博

阅读 »

版画家力群素描速写作品集

力群先生以其木刻版画而闻名,留下了一系列素描作品,深刻展现了他的艺术之旅。这些素描作品在他去世后被发现,涵盖了各种主题和场景,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作为创作的源泉。尽管简单,但它们深深触动着观者。通过这些素描,我们见证了力群作为艺术家的成长与演变,捕捉到了他所处时代和国家的精

阅读 »

力群木刻的全面探索跨越了令人瞩目的百年历史,细致记录了这位尊敬艺术家的生平与事业。

深入了解塑造力群轨迹的关键事件,从他在20世纪初中国的成长岁月到他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影响力。发现力群工艺的演变,它与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如日本侵华战争、文化大革命和现代化时代。

这一编年史提供了力群旅程的事实和详细记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深入了解塑造力群及其标志性木刻作品的社会政治背景。深入研究他的编年史的具体内容,揭示一个世纪以来艺术遗产的事实细节。

我们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为购买提供群艺术品的采购服务,但更重要的是全球公共收藏品的艺术品记录。

如果您拥有群的艺术作品,我们希望能够记录您的收藏。这是为了帮助未来验证群艺术作品。

我们致力于促进对群艺术遗产的全面理解。尽管我们的服务不包括艺术品验证,但我们已建立了一些联系人,可能会在这方面提供帮助,视情况可能会产生费用。

此网站由群的家人管理,旨在保存他的遗产,并与全球的策展人、历史学家、收藏家、艺术家、粉丝和欣赏者建立联系。

联系邮箱:contact@liqunwoodcuts.org